作者:砂洲



老年人+偷菜。


這2個關鍵詞的組合在最近熱度極高。


幾天前,河北遷安,李先生的200畝白薯地又遭“毒手”。


地裡的白薯才剛長成,李先生還沒來得及刨收,轉眼成一地狼藉。


原本埋在土裡的白薯被一個個拔了出來,四處扔棄。



久久耕耘的勞動成果,竟被人提前收割。


抬眼望看,在地裡“忙活”的是一位年過六旬的老大媽。


大媽手拿小耙子,不斷往土裡挖扯。


這一地狼藉,正是她的“傑作”。



另一頭,還有一位開電動車的老大爺在“接應”。



配合相當嫻熟默契。


料想不是第一次出來“整活兒”。


此情景,令人不禁想起8月底,山東濱州發生的偷玉米事件。


事件主人公承包了400畝玉米地,竟被偷了一二十畝。


老人清晨天還沒亮就到地裡來偷,他無奈只能在車上蹲守。


一連3天,幾乎每天都能發現5、6位來偷玉米的老人。



和這“濱州玉米案”同個節點,另一個湖北武漢的“偷南瓜事件”一度上了熱搜。




據南瓜主人餘女士描述,短短几天時間,南瓜的損失就近千斤。

同樣是老年人動的手。



這一樁樁事件,引起了很多網友的憤怒。


大家憤怒的原因是什麼?


是這些老人家們既猖獗又肆無忌憚。


“白薯事件”裡的老大媽,被李先生抓個現行既不慌也不忙。


李先生一邊質問,她一邊卷巴卷巴,把白薯往衣服裡裝。



“玉米事件”裡的老人家,被主人逮到了仍理直氣壯。


“南瓜事件”,老人家當著餘女士的面也照常偷瓜,照常“營業”,絲毫沒受影響。


對這些農作物的主人,老人們是一點畏懼都沒有。


關鍵是,若只是想嚐嚐,那拿幾個回去主人便也不計較了。


但很多人是偷了一次又一次。


不僅是拿來自己食用,還拿到集市上去賣。



主人家若上前質問。


老人則說:“不就幾個瓜嘛,我要是躺地裡了你賠不起。”


這樣的說辭,誠然令人無奈。


再者,根據我國的《治安管理處罰法》:


“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年齡達70週歲以上,依照該法應當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,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。”


於是很多時候,便也只能口頭批評教育。


這顯然難以遏止老人偷菜之風。


最過分的是,這些事件被曝光之後,還有伺機報復的。


武漢餘女士被偷瓜的事件曝光不久,她就發現自己地裡的南瓜被人砍爛了大半。



你不讓我偷,我便把它毀。


此情此景,廣大網友們忍無可忍。


紛紛呼籲要嚴懲,“年老不是偷竊的藉口”。




有人直言:“偷X(瓜、玉米、白薯)村!”





於此,國館君想分享下自己的觀點。


首先,我們想說,大家不要因為一個人,或者一撮人的不當行為,而去汙名化一個地方,一個村莊。


就說武漢“南瓜事件”的後續,據悉很多村民組建了“南瓜巡邏隊”,輪番為餘女士作看護,立志挽回村莊的名聲。



其中一位隊員說:“他們(外村人)也不說偷瓜村,也不說小偷村,就是閉著嘴巴笑,你受不受得了呢。”


他們都是知榮辱,明事理的人。


據悉目前巡邏隊至少有10幾個人,分為兩班為餘女士守瓜,常巡邏到半夜一兩點。


若也被拉扯著與“偷瓜”聯絡在一起,這對他們不公平。


可以批評具體的人,但請別去否定整個村落。


無論什麼時候,國館君都相信這個世界上,好人比壞人要多,明事理懂人情的人,比蠻不講理無所顧忌的人要多。


其次,請不要汙名化“農村老人”這個群體。


絕不是所有生活在農村的老人家都是如此。


我小時候曾有一段旅居農村的時光,有一回誤拔了鄰人田裡的甘蔗,帶回家之後,祖母立刻批評了我一頓,並帶著錢、拉著我上門去跟人家道歉。


我的祖母,就是一位生於田頭,長於田頭,後來終老於田頭的農村老人。



所以,批評、指責應該指向具體的人,而不是群體。


否則,就易“傷及無辜”。


誠然,偷了人家的菜,態度還如此蠻橫,頗有幾分“倚老而橫,你奈我何”的嫌疑。


這饒是誰看到了,都會心生憤怒。


可想說,對於這些偷菜的老人家們,我們除了批評、指責、呼籲嚴懲,還能思索一點什麼嗎?


在這裡,國館君提出一個疑問——


那就是這些老人家們在組團偷菜的時候,他們的子女在哪兒?


在老人家們梆梆綁拔別人地裡的菜,偷別人地裡的南瓜,還帶回家大快朵頤時。


他們的子女是不知道,還是覺得沒有問題?


這著實令人惶惑。


父母做出盜竊他人財物,這樣違法、違規的事情,子女難道不作勸阻麼?


心理學上對教育有一個分類,叫做“反哺式教育”。(區別於講感恩的“反哺教育”)


那就是孩子在成年之後,對父母的迴向教育,這對一個家庭而言,是至關重要的。


父母親身上常常有著生長環境、個人視野或教育程度的侷限。


譬如他們有的沒有很強的法律意識、規則意識。


最典型的便是闖紅燈的問題。


今年的8月8日,貴州遵義鳳岡縣龍泉大街發生了一起車禍。


原因就是駕駛電動車的老人抱著僥倖心理,無視訊號燈,直接紅燈左轉,車上還載著自己的小孫子。



結果兩人被齊齊甩飛了出去,雙雙受傷。


老人因為違規闖紅燈,還要承擔這起事故的全部責任。


另一次發生在去年,福建莆田一位老人家牽著4歲的孫女過馬路,不顧孫女兩次勸阻闖了紅燈。


最終兩人一起被撞飛,爺爺不治身亡。



2起都是老年人法律、規則意識淡薄造成的。


與偷瓜、偷玉米、偷白薯是一個理兒。


如果他們意識淡薄,那便需要作為子女的年輕人去做科普,去矯正。


去告訴他們,這是不對的,是不恰當不貼切的。


如同小時候我們做不好事情,父母會批評我們,長大後若父母犯了錯,我們也當有提醒的義務。


很多人以為給自己的父母親好食好飲便是盡了孝道,其實這是不夠的。


身為人子人女,我們還要帶著父母親一起前行,避免他們固步自封、行差犯錯,方是真正的孝。



其實,很多東西,絕不僅僅是幾根玉米,幾個南瓜的問題。


當下,許多年輕人受困於996和007,工作極為繁忙。


父母幫忙帶孩子的情況相當常見。


這樣的態勢下,如果父母做了不當的行為,對孩子的影響是很直接的。


過去在農村裡曾見過一老人帶著小孩去偷別人家種的龍眼。


“小寶你想不想吃?想吃爺爺幫你摘。”


然後便不顧那樹是別人栽的,果子是別人家的,攀上牆頭折了一大把龍眼遞到孫子的手上。


後來我又幾次路過那裡,見到爺爺的次數不多了,但那個小孩卻常出現在牆頭。


看他偷龍眼的模樣,我心裡不勝唏噓。


是他的爺爺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呀。


所以,很多時候,做好反哺式教育,幫助我們的父母不斷地進步,不斷地更新觀念,不斷地剔除糟粕。


這是為長輩著想,更是為後代思量。


我們始終要清楚的是——


假如我們不以身垂範,那影響的絕不僅僅是自己一個人,而是整個家族的未來。


本文為國館原創,轉載請聯絡作者
作者:砂洲
▼ 

阅读原文
在看